又是一年流感季。
10月30日,國家衛健委召開例行新聞發布會,解讀《2019-2020年流行季流感防控工作方案》。據2019-2020年流行季,全國流感疫苗計劃供應約2800萬劑次,比2018-2019年流行季實際使用量翻了一番。
截至目前,流感疫苗總體供應量充足。國家衛健委正積極協調國家藥監局加快疫苗檢測,首批通過批簽發疫苗較去年提前近1個月。目前,批簽發量已超過2000萬劑次。
同時,《流感防控方案》公布防治流感常用中西醫藥品目錄,組織醫療衛生機構提前采購,通過全國短缺藥品信息直報系統,加強監測預警和分析研判,一旦出現供應緊張,積極采取有效措施,保障醫療機構藥品供應。
流行性感冒(簡稱“流感”),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種急性呼吸道疾病,屬于丙型傳染病。以冬春季多見,臨床表現以高熱、乏力、頭痛、咳嗽、全身肌肉酸痛等全身中毒癥狀為主,而呼吸道癥狀較輕。
據世界衛生組織(WHO)估計,每年季節性流感在全球可導致300萬-500萬重癥病例,29萬-65萬死亡。而中國每年都會爆發流感疫情,約有9萬人死于與流感相關的呼吸道疾病,因此這也是衛生部門每年防控的重點工作之一。
隨著流感旺季的到來,流感疫苗和抗流感病毒藥品的市場需求也井噴。有數據顯示,2018年全年感冒用藥市場規模超過500億元。
流感季即將來襲
注射疫苗成預防流感的重要手段
眾所周知,接種疫苗是預防流感最重要的手段。
截至目前,國家衛健委已啟動全國流感疫苗供應、接種和流感疫情情況動態監測周報制度,通過動態監測預警和評估研判,確保各地有效調配疫苗的采購和使用,切實保障疫苗接種工作有序進行。
國家衛生健康委疾控局副局長賀青華表示,下一步,國家衛健委將繼續做好流感疫苗供應和使用。加強與國家藥監局溝通,加快推動剩余的流感疫苗審批上市。加強與工信部和疫苗生產企業協調,加快推動疫苗配送。
但近些年來疫苗事件頻出,導致疫苗接種率極低,有數據顯示,在2017年底的流感季,在全國范圍內疫苗的接種率僅有2%,這相比于歐美發達國家動輒50%-70%的接種率,還有很大的增長空間。
相比于三價疫苗,四價疫苗的保護效果更佳全面,因此早在2013年便獲得了WHO的推薦。而在國內,華蘭生物已于2018年6月獲批生產。據華蘭生物三季報顯示,華蘭生物四價流感疫苗共簽發462萬支,而10月份以來,四價流感疫苗繼續上量,累積批簽發152.7萬支,公司實現穩健較好的業績增長。
但目前來看,四價疫苗還不能完全保障供應。據中檢院的數據顯示,截至10月20日,今年用于2019-2020流感季節的流感疫苗批簽發量已達2083.65萬,已超過去年同期。其中,三價滅活流感疫苗占比71%,四價滅活流感疫苗占比29%。
為了保障疫苗可以正常供應,國家衛健委對疫苗生產批簽發加速推進。同時,中國疾控中心副主任馮子健還透露,一種鼻噴三價流感減毒活疫苗正在上市審批中,預計將在12月份上市。
鼓勵中醫診療
相關藥企面臨巨大挑戰
據健識局了解,《防控方案》中明確,要制定流感中醫藥診療方案。包括組織專家組制修訂流感中醫藥相關診療和預防控制技術方案,特別是中醫藥參與救治重癥和危重癥病例的經驗,優化流感中醫藥診療方案。
同時,鼓勵各地結合實際制定本地區流感中醫藥預防方案。根據以往的流感預防治療方案,會有一些中成藥和中藥飲片的治療、預防方案推薦。
這無疑讓中成藥的口服制劑迎來利好。有分析人士指出,對于流感的治療和預防,公眾的消費習慣還是更傾向于具有清熱解毒功效的中成藥,特別是在部分的南方地區,很多患者更習慣使用中藥飲片來預防感冒。
盡管在此次《防控方案》之中,沒有明確推薦治療藥物。但有分析人士指出,此前2018版的流感防治方案,也是時隔7年之后才再次更新,雖然今年的方案沒有推薦藥物,便可沿用之前的方案。
2018年1月,原國家衛計委發布《流行性感冒診療方案(2018版)》,共推薦了3個抗病毒藥物、13個中成藥以及多個方劑。其中包括:奧司他韋、扎那米韋、連花清瘟膠囊、清開靈顆粒(口服)等。
值得注意的是,在2018版的《流感治療方案》中,并沒有發現中藥注射劑的身影。隨著國家臨床用藥的日趨規范,中藥注射劑的市場逐步萎縮。
據PDB數據顯示,等級醫院中藥注射劑份額在2017年出現負增長,其中咳嗽與感冒用藥跌幅近10%,而2018年跌幅將進一步擴大。
面對即將到來的流感季,這不僅是對于醫療機構以及衛生防疫部門是一種調整,更是對相關企業的生產供應能力的極大考驗。隨著流行性感冒醫療工作的推進,磷酸奧司他韋、連花清瘟等藥物的臨床需求量,較之2018年初還將大幅增加。
(來源于:雷公 健識局)